在探索期支撐新業務
財務公司于2013年8月成立,核心業務是資金結算,調節集團系統內企業之間的資金供需關系,為賬面現金充裕的企業提高收益率,為需要向銀行借款的企業提供利息較低的貸款。交互信息數據安全準確地在企業與銀行之間傳送,需要一流的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順利完成前三輪測試后,在第四輪測試中卻發現了對賬不平的新情況。劉亮連續幾晚通宵達旦,抽絲剝繭般地排查了數據的總條數、總金額、差額數及業務種類,耐心地破解了難題,最終在第五輪測試中獲得了圓滿成功。
財務公司分別與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上海銀行、浦發銀行五家銀行合作,掛接賬戶同步信息流和資金流,數據的共通產生了更大價值。
把簡單的事情做復雜很簡單,把復雜的事情做簡單卻不容易。根據業務拓展需求,劉亮重塑了便捷高效的業務操作流程和安全穩定的查詢系統,整合了多途徑的批量付款接口規范,轉換使用了統一口徑的電子對賬單,實現了跨銀行、跨區域、跨平臺的管理。
在學習期開發新項目
走向未來的每一步,其實都是創新。在與銀行的接觸過程中,劉亮發現其產品體系優勢非常強大,數據應用處理的效率很高。于是,他開始主動學習借鑒,在邏輯性同樣強大的心靈空間植入了一顆顆探索的種子。商業匯票一般分為紙質和電子兩種匯票,電子商業匯票的操作差錯率低,交易效率高,對業務發展有利。領先半步,富貴十年。財務公司看到了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的應用前景,提前著手布局。劉亮落實公司要求,逐步構建了系統集成、自動背書的票據管理“一站通”。
每一個信息系統都有著獨特的邏輯語言,是精致入微的一種表達。在配合由天津銀監會組織的外包聯合現場檢查時,劉亮作為主查人對銀行業規章制度管理流程方面系統性地進行了學習。他制定了與銀行系統形成差異化的策略,注重基礎運行維護,把信息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于監管機構對于金融機構信息科技的風險防范要求,財務公司的員工都需使用涉及內網和外網物理隔離的兩套電腦系統,在桌面管理上多有不便,而且成本較高。據此,劉亮結合公司實際,提出了云計算云桌面的運用場景并組織實施,提升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一半設備,降低能耗費用50%以上。
在成長期升級新平臺
在財務公司的成長期,劉亮應用信息技術與數字經濟對話,在十余項重點項目中發揮了技術創新的作用。他引進了模塊化數據倉庫加以應用,將監管數據取數自動化水平升級到90%以上,為經營決策提供了分塊數據。供應鏈線上綜合金融服務是財務公司的一項新業務,為在百聯主營業務供應鏈中的上游供應商提供融資服務。這項業務有別于傳統融資業務,主要基于供應鏈上體現的業務數據,無需看融資對象的財務報表并讓核心企業背書。劉亮在潛心設計中,平衡了信息價值和商業價值。
劉亮與團隊一起針對百聯集團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較多、賬款的筆數多、單筆金額小的情況,對供應商進行了排摸,設計應用數據分析模型,設定風險控制模型,為實現線上供應鏈金融發揮了積極作用。
(供稿: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