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公司的變化,瞿偉谷侃侃而談,娓娓道來。而他說的最多的,是“家文化”的建設,也就是在企業管理中,如何實施柔性管理的方略,確立“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通過這一種管理,營造讓職工可以信賴、可以停靠的一個“溫馨之家”、幸福港灣,從而激發每個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內在潛力和創造精神。
一、于細微處見精神——提升員工幸福感
回憶初到這家企業,瞿偉谷依舊記憶猶新。那年,瞿偉谷受命擔任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剛剛走到門房間,就被眼前的所見驚到:門衛坐在倉庫門口,一條長凳,一只茶杯,一只臉盆。當然,長凳是坐的,茶杯是喝茶用的,臉盆呢,則是灑水用的。門口是泥土地,裝貨的卡車進進出出,為了防止車輛揚起灰塵,門衛不時地要向地上灑水。看到這一切,瞿偉谷毅然決定,必須改變這樣的面貌。
從哪里改?先從硬件上改。于是,改建了門衛室,安裝了空調設備,為門衛添置了統一的服裝,組織門衛進行培訓,對門衛工作進行考核。瞿偉谷說,我們這樣對外服務的企業,大門是第一關,門衛的形象關系到企業的形象,門衛的工作關系到企業經營業績。通過實實在在的改善,企業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今,無論是公司的干部或普通員工,還是外來的人員,來提貨卡車司機,門衛都要向他們致敬。同時,凡是企業的員工,在門衛向他敬禮時,必須回禮。如此,既增進了相互的認同感,也感受到了相互間的尊重。
物流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瞿偉谷眼中,一線工人是企業發展和壯大的根本動力。作為企業的當家人,必須拿他們當兄弟姐妹,于細小的地方想到他們,關心他們。比如,鋼鐵裝卸基本是戶外作業,工人們餓寒暑,都是日曬雨淋風吹。為此,公司想方設法改善戶外作業條件,落實了幾項實事:瞿偉谷扳著手指說:一、場地行車安裝空調,二、堆場收發配備裝有太陽傘和工作臺的 “愛心車”,三、16噸吊車不能裝空調,就配備了冷藏箱及冰塊、毛巾、飲料。2013年,倉庫進出量達歷史高峰,我們有了這些后勤保障,確保了任務的順利完成。
近年,企業中外來人員多了起來。如何使這些員工融入企業這個大家庭,促使他們熱愛這個企業,進而使他們有歸屬感,成了瞿偉谷思考的一道大課題。在與班子商量后,大家認為,對外來員工的工作要想到位、做實事、解難題。為此,公司投資200萬元建立了43間房間的職工公寓,并配置了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家用設施,改善了這些員工的福利,使這些員工對企業有了認同感,有的把家屬接來同住,或直接介紹進了公司工作,有的把子女接來,在上海讀書,有的過年過節就不回老家了。對過年留守在上海的員工外來員工及家屬孩子,公司還送上慰問品和壓歲包。在暑期,公司還特別策劃了為來滬度假的留守兒童與他們的父母的“上海印象-外業務工子女親子游”活動,把對員工的關懷延伸到他們的子女。有一對外來人員,在工作中相戀相愛結婚了,公司特意為他們舉辦了一場草坪婚禮。新郎激動地說:在生資物流,不僅給了我與我心愛的人結緣的平臺,也給了我工作、生活和人生新的希望和起點,我感激并會一直愛著生資物流我的家。
瞿偉谷很有感慨地說:企業的發展,與工人關系密切,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第一線工人隊伍穩定了,企業的發展和穩定才有保證。瞿偉谷說,作為企業來說,應該從各方面營造團結祥和的氛圍。我們的會議室叫人和廳,食堂叫群英堂,職工之家里除了有卡拉OK乒乓球等娛樂項目外,還有疲勞舒緩室,有按摩床椅、有理療儀器,我們一線工人多,30%多少有腰腿或者頸椎毛病,企業就應該創造條件給他們多一點關懷。在瞿偉谷的觀念里,是職工為大,公司里,有員工結婚,企業要去祝福;有員工生育,企業網上要發照片;有員工退休,要開歡送會,拍照留念,贈送禮品,給員工一個念想。
金杯銀杯不如大家的口碑。在公司的企業網上,一個叫申俊杰的寫下了如下的話:光陰荏苒如白駒過隙,四年間我已從當初那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部門負責人,從青澀的小伙成長為一個家庭的支柱。四年的時間,我感受著自己與企業共同成長的愉悅,感受著自己與同事們共度時光的美好,感受著作為一名生資人的驕傲與自豪。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提升企業競爭力
企業的發展成長,離不開人的作用。瞿偉谷說,人,總有長處短處,有他的能力、個性和特色,如何發揮他們的作用,發揚他們的成績,是企業的重要工作。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企業就應該創造這樣平臺,做到人盡其才。
為此,瞿偉谷注重營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形成人盡其才、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展示舞臺和發展空間,實現人力資源效率最大化。他注重員工技能的培訓,培訓內容項目涉及各崗位各工種,有 99位員工參加考試拿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頒發的專項職業能力證書。他還利用績效考核杠桿,加大工資的考核力度,促使員工實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努力造就一支擁有創新精神和核心技能、求真務實的干部隊伍,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員工隊伍。
說起公司的干部隊伍,瞿偉谷不無自豪。他說,干部隊伍團結了,才能形成有合力的團隊,才能有人格魅力。他說,曾子提出一個用人原則:“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碌碌無為不行,沒有奉獻精神也不行,干部有所作為,部門才有執行力,企業才有凝聚力。他舉例說,公司里的劉鋼副總經理,夫妻兩人都在這里工作,他的妻子是部門的負責人。自從公司經營轉型后,針對遇到的新情況,如夜間提貨增加、夜間定盤交割等,制訂了應對措施:一、辦夜間食堂,二、設臨時住宿,三、干部值班。同時,每一辦公室有志愿者,了解一線的業務等情況。劉鋼夫妻為公司的工作,將二人的值班時間安排在一起,家里照顧孩子的事情叫特地請岳母料理了,為了公司這個大家,他們一家都做出了奉獻。
“線材整理捆扎器”的研制成功,也是公司管理創新、為技術人才提供了展示舞臺的一次成功實踐。線材的散包、散件的問題,是困擾鋼貿物流企業的一大頑癥,也是是公司轉型后遇到的新問題,一般情況下,物主就將散包散件的線材打折處理了事,但這樣就物主必然要承受一定的損失。瞿偉谷認為,,如果能夠避免或者挽回這種損失,對資源的節約和資金的節約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為解決散包散件這一頑癥,他組織工程師沈自耕和技術骨干,自發研制了“線材整理捆扎器”并取得成功,填補了線材物流過程中的空白,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評為2013年度物流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三等獎,并取得2014年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而沈自耕也獲得的“上海市工人技術創新能手”的光榮稱號。
對企業如何做好關系人,愛護人,培養人,發揮員工的積極性,瞿偉谷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公司里有個外來青年職工,過去性格比較悶,公司職工之家開辦后,瞿偉谷發現這個青年乒乓球打得不錯,而且在打乒乓球的時候,他顯得很有自信。打聽下來,這個青年讀書的時候還是學校的校乒乓球隊員。之后,凡是公司有乒乓球比賽或與外單位有乒乓球交流,就讓他參與。去年,該青年還受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的邀請,隨團赴韓國釜山進行了體育文化交流。這個青年從來沒有出過國,也從來沒有乘過飛機,他的出國手續都是公司幫他辦的,出國的一天,他只帶著兩套比賽服,公司里又為他買了衣服。在釜山期間,代表團的負責人也特別關照他,吃飯等活動就坐在他身旁,特別是訪問期間正好碰上當地乒協領導人生日,代表團特意安排他贈送禮物,讓他很是扎了一下“臺型”。從韓國回來后,小伙子像變了個人,開朗多了,穿著也講究了,皮鞋也檫得錚錚亮的,當然,也自信多了。
三、風物長宜放眼量——提升社會美譽度
瞿偉谷說,我們搞管理,關鍵的關鍵,歸結到為企業效益增長。市場經濟給了我們機遇,如何把握機遇,創建服務品牌,是擺在公司面前的一個大課題。現在這個階段,金屬業務持續低迷,必須在逆境中知難而進,爭得了生存發展的空間。公司的對策是,在業務經營上加強內聯外拓、主動出擊,加速角色轉換,盡快融入金屬市場,通過創建“四個一”(建一流金屬基地樹形象;創一線服務品牌立標桿;爭一級安全企業出效果;上一億經營規模亮業績)為目標,提升企業形象。
在市場經濟中,靠什么求得生存?瞿偉谷頗有感觸地說,王永慶賣米的故事,給了他很大的啟發。王永慶進的米,與別人并無不同,可是他米進來后,先要把米里的小石子檢掉,這樣他的米就跟別人的不一樣了,檔次上去了,質量提高了,買他米的人當然就多了。“線材整理捆扎器”研制成功后,我們幫客戶把散包散件的線材再捆扎好,這都是需要人力物力的,起初也有人提議要收費,商量下來還是沒有收。虧不虧呢,是虧了,但是我們做任何事,眼光要看遠一點,客戶的線材在我們倉庫里沒有任何散包散件,那人家就愿意把東西存放在這里,我們不就維持了一批客戶群了嗎。如果客戶把這事情口口相傳,我們是不是還可以擴大客戶群呢。我們常常講,要為客戶提供最快、最好、最全面的服務,著力創建服務品牌,這就是我們的品牌啊。
瞿偉谷繼續說道:做好服務,我們從第一個窗口,就是公司的調單室開始,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也創造便利司機們喝水休息的小環境,比如特意為來提貨的卡車司機提供飲用水。每逢三伏天,我們干部都要去給場地上的工人送清涼飲料,送西瓜,送毛巾,遇到來提貨的汽車司機,我們也會送飲料送西瓜給他們,讓他們有種客至如歸的感受。這,也體現了我們的企業文化,司機也會認可我們,也可能會盡量把貨放到我們這里來存放。
這,是學以致用。王永慶賣米,質量提高了,買他米的人多了。我們服務提高了,以服務為企業贏得了聲譽,客戶愿意把東西存放在我們這里,我們的出庫費是不是也多了。瞿偉谷總結道。
或許,管理學說的“競和”理念,在這里結出了成果。
確實,分析好,大有益。近年,公司加快了企業轉型發展的步伐,努力搭建物貿股份金屬貿易服務和社會生產性服務兩個物流平臺,在業務經營上加強內聯外拓、主動出擊,加速角色轉換,融入金屬市場,取得了經營業務和企業效益同步上升的較好成績,并已成為上海地區最大的鋼材線材集散中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是掛在瞿偉谷辦公室一副對聯上的文字,也許這副對聯蘊涵著瞿偉谷對世事人生的認知和他對自己的勉勵。
但,他無疑是用心的,他用心在做他所熱愛的事業。家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建設和宏揚,讓人更多地看到了人性內在作用的調動,它大大地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被譽為“品牌金手指”麥奎爾所說過:“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是用情感、心靈來管理企業的。” 這句話用在瞿偉谷的身上,是再恰如其分不過了。
撰 稿:裘新民